閱讀屋>春節> 春節法定假期是哪幾天

春節法定假期是哪幾天

2017春節法定假期是哪幾天

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,是規定的法定假日。馬上迎來2017年春節,2017春節法定假期是哪幾天備受人們關注。以下是PINCAI小編收集整理的2017春節法定假期是哪幾天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!!

2017春節法定假期是哪幾天

2017年春節是1月28日正月初一,星期六。

2017年1月27日至2017年2月2日調休,放假7日。

1月27日(星期五,農曆除夕)、1月28日(星期六,農曆正月初一)、1月29日(星期日,農曆正月初二)為法定節假日

2月3日(星期五)、2月4(星期六)日照常上班。

2017春運返程票什麼時候能訂

2017春運返程高峰一:2月1日到2月5日

2017春運返程高峰二:2月11日到2月14日

從鐵路部門瞭解到,元旦假期以後,返程票開始起售,按照春運購票時間,1月3日可買初五車票。

2017年2月1日(初五)火車票預售期——2017年1月3日搶票

2017年2月2日(初六)火車票預售期——2017年1月4日搶票

2017年2月3日(初七)火車票預售期——2017年1月5日搶票

2017年春運從1月13日持續到2月21日,一共40天,全國鐵路預計傳送旅客3.56億人次,同比增長9.7%。據鐵路部門預測,返程客運高峰將出現在2月1日(正月初五)到2月4日(正月初七),時間比較短,預計返程客流更加集中,與此對應的購票高峰日是1月3日至1月6日。

也就是說,元旦假期結束以後,大家就要加入返程搶票大戰。據瞭解,春運返程將出現3個運輸高峰,第一個高峰是正月初七之前,第二次高峰預計出現在正月十五前後,春運結束前還有一次小高峰,主要以學生客流為主。

2017年的春節是1月28日,那麼一般來說工作一族的假期為7天,初八就要開始正式上班,根據家與工作地的距離不等,啟程時間為初四到初七不等,因為火車主流旅客為工薪族,所以這就形成了第一個返程高峰。大學生一族因為寒假的緣故,可能一直到2月中旬才會啟動返程,而務工一族因為上班時間限制較少,所以也可能2月中旬才動身返城,所以這兩撥人形成了第二個回城小高峰。這兩個時間段為回城的最高峰,之後春運就結束了,旅客們如果有出行需求,可以選擇避開這兩個高峰,這樣比較容易購票。

春節“紅包”的由來

送紅包和收紅包,是華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。紅包文化原先是出自於中國人禮尚往來的一種正常人際關係,體現和諧相處的友好情結。過去幾百年以迄於今,紅包往來從本質上來說,還是以這個意義居多。

不過送紅包更為普遍的意義,一是給晚輩一種關愛,壓歲錢、生日祝願都含有平安吉祥的寓意;二是婚嫁喜慶有喜當賀的禮儀,以及親友初會、相聚互饋祝願的表示;再一種則是完全出自內心感戴之情的'酬謝。應該說紅包文化除了體現中國人注重禮尚往來外,還有受惠不忘施予者,也有不忘恩情的心態。

在春節期間由長輩派給小朋友的紅包稱作壓歲錢,是表示把祝福和好運帶給他們。每年春節期間有發紅包的習俗,部份地區是已婚者發給未結婚的親友。發紅包的習慣一般只存在於比較親近的親戚朋友之間。也有部分地區,新年發紅包的範圍比較廣泛,例如鄰居家的小朋友、普通交情的同事之間都有可能發紅包,但這種紅包內的金額往往比較小,紅包裡放上10元、20元等。

在工業發達地區,春節期間公司都會向所有員工發一封“開工紅包”。在中國大部分地區,很多人已習慣於用全新印製的紙幣來做紅包,除了比較雅觀外也有寓意去舊迎新,因此每年春節前許多銀行的現鈔提取量就會急劇增大。印鈔廠也會有增印新鈔的壓力。環保主義者認為這一習慣不利於低碳環保。

在異國他鄉,一些與華人有往來的其它族裔朋友,對華夏的紅包文化也是隨俗例行,民間如此,社群、公司也奉行如儀。除了春節以外,在其他喜慶場合,例如婚禮、新店開張等亦有送紅包的習慣。但是相對於春節紅包來說,賀禮紅包的金額往往不菲。

歷史起源:

1.紅繩穿錢

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。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,或叫大壓勝錢,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,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。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,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,如“千秋萬歲”、“天下太平”、“去殃除兇”等;背面鑄有各種圖案,如龍鳳、龜蛇、雙魚、鬥劍、星斗等。

唐代,宮廷裡春日散錢之風盛行。當時春節是“立春日”,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,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。《資治通鑑》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“玄宗親往視之,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”之事。這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,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。

宋元以後,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,稱為春節。不少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。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。清富察敦崇《燕京歲時記》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:“以彩繩穿錢,編作龍形,置於床腳,謂之壓歲錢。尊長之賜小兒者。亦謂壓歲錢。”到了明清時,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。

2.紅紙包錢

民國以後,則演變為用紅紙包一百文銅元,其寓意為“長命百歲”,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,紅紙裡包的是一枚大洋,象徵著“財源茂盛”、“一本萬利”。貨幣改為鈔票後,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鈔票賜給孩子們,因為“聯”與“連”諧音,預示著後代“連連發財”、“連連高升”。

3.近代變遷

1949年

這會兒要是有福氣收著壓歲錢,聽起來倒是挺唬人的——100塊,其實那時候的100塊跟今天的1分差不多,也就能買倆糖球兒吧——連包裝都沒有的那種。

五十年代

後來幣制改了,壓歲錢於是也就開始五分、一毛地給——還得磕響頭作畢恭畢敬狀才拿得到呢!不過,那也“樂得屁顛兒屁顛兒的”,合作社買小炮兒買零食去!一路那錢被死攥在手裡直到捂出汗來,藏來藏去藏丟了的倒黴事也常有,那種痛心跟今天在股市割肉沒什麼兩樣兒。

六十年代

行情見漲,也就兩毛五毛的,錢一到手,眼前就是小人書、小炮兒、大米花兒。

七十年代

拜年磕頭的孩子,收個五塊十塊的壓歲錢不成問題。

八十年代

錢多了,反而不太興給壓歲錢了——平時的零花錢把壓歲錢給比下去了。

九十年代至今

孩子成稀罕物兒了,身不動膀不搖地就能得個成百上千塊——不過擱手裡攥著的少了,有的讓爸媽代管了,有的存銀行了,還有就是上網打遊戲了。大多數家庭的“紅包”基本就是將錢“轉了一圈”,其實最後還是在父母手裡。

4.沿革

長輩給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,壓歲錢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,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習用品,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。

春節發紅包的風俗源遠流長,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,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,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裡健康吉利。

5.電子紅包

最早是銀行推出的送“電子紅包”業務,這種紅包根本不需要跟對方見面,也無須爭得對方的同意,送禮者就可以將最多5000元的大紅包送到對方的賬戶裡,而且沒有實物讓人看見,基本上做到了“天知,地知,你知,我知,其他人誰也不知”。

“電子紅包”是透過網路第三方平臺送出。支付寶在主頁上,專門設定了“送禮金”功能,使用者只需輸入收禮人的賬戶以及紅包金額,提交後輸入支付密碼就能即時完成紅包傳送。“電子紅包”還支援多種紅包樣式。使用者不但能上傳個性化的祝福圖片,還可以編寫帶有個人特色的祝福語,比起傳統“紅紙包+現金”的模式,“電子紅包”更活潑也更富時代氣息。

另一面,收紅包的使用者可以將金額用於在淘寶網等網路平臺消費,購買自己喜歡的禮物和商品。對此,不少喜歡網購的市民都表示,現在在網上幾乎什麼都可以買到,因此“電子紅包”的實用性也越來越強。據瞭解,不受區域限制也成了“電子紅包”的一大優勢。


【春節法定假期是哪幾天】相關文章: